近日,在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内,一起关于房屋产权过户的纠纷案正在进行紧张有序地调解中。
驻点法官赵毳与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多次沟通协调,充分释法说理,不断完善调解方案,打消了当事人的种种顾虑,达成了一致意见,调解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今年7月,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成立“智慧+网格”新型模式法官工作室——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与社区结成党建联盟,由10名员额法官组成法律服务团队,每周两人轮流驻点社区,及时了解社区法律需求与生活需要。成立以来,共调撤民事案件234件,成功化解诉前纠纷38件,线上线下成功调解42件。
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代表们高度评价社区法官工作室让司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智慧”,值得学习和借鉴。
下沉社区一线
司法工作更接地气
家住鼓楼区南街街道的张某与李某早年签订购房合同,约定张某购买李某的拆迁安置房,待李某取得产权证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过户。合同签订后,张某即入住至今。今年7月,李某取得产权证,却因购房尾款交付方式约定不明与张某产生分歧,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也因此搁置。张某遂起诉至法院。李某收到传票后表示并无违约之意,欲反诉主张购房尾款的支付。三坊七巷社区网格员了解到这起纠纷后,迅速联系鼓楼法院三坊七巷法官工作室。
“我们介入后,看到双方均有继续履行交易合同的意愿,仅因合同约定不明而产生争议,故在庭审前就与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进行调解沟通。最终,双方同意继续履行合同。”赵毳法官说。
“法官下沉到社区,能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温情的司法服务,从源头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鼓楼法院副院长袁文伟介绍。
记者了解到,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还拓展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积极运用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打造“指尖上的调解室”,法官可在办公室或法官工作室中组织调解,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与法官连线,实现矛盾纠纷“云”化解。
零距离服务
大数据分析“对症下药”
“法官,您好,我姑妈几年前借了一笔钱给邻居。当时,借条上只写了利息,没写还款日期。现在人也不见了,该怎么办呢?”
11月6日,一场面对面、零距离的法律咨询宣传活动在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进行。法官们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一对一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使社区居民在身边感受到及时、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将司法服务窗口前移,法官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上传,通过法院司法大数据分析总结常见纠纷以及社区居民关注的法律问题,对症下药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法治宣传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鼓楼法院副院长袁文伟介绍。
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的设立,为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提供了一个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鼓楼法院派出32人次到工作室开展工作,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
共建共治共享
拓宽诉非联动覆盖面
王某与鼓楼区某百货公司签订租赁协议,承租该百货公司商铺。但是,从2019年起,双方因电费收费标准产生争议,王某拒交物业费、水电费,百货公司也将该商铺断水断电。王某遂起诉至鼓楼法院,要求百货公司返还多收取的水电费以及租赁押金,百货公司反诉,要求王某缴纳拖欠的租金。
经办法官前往租赁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邀请社区网格员与争议双方在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内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释法,网格员讲情,共同指出了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过错。最后,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由百货公司向王某一次性支付相应补偿款。
记者了解到,鼓楼法院通过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开展巡回办案,对案情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同时,法官工作室主动对接诉外解纷力量,采取“1+X”联调模式,与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25家单位密切协作,其中特邀调解组织5家,不断拓宽诉非联动覆盖面。
鼓楼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曦介绍,除三坊七巷社区法官工作室外,鼓楼法院先后在辖区9个乡镇街道(社区)也设立了法官工作室。“这是我们推进‘无讼夯基、化讼解纷、息讼止争’三大工程建设,延伸服务触角、拓展便民阵地、强化司法服务的一个缩影,取得了减少诉讼案件增量、节约司法资源,案件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双提升的良好效果,也助力鼓楼区获得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的荣誉。”李曦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鼓楼法院民商事一审新收案件数量减少5510件,同比下降36.49%,常住人口万人成讼率139.4%,同比下降77.24个万分点,降幅位列全省法院首位,诉源治理成效显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上一篇:福州中院首次启用破产专项保障基金
下一篇:“诉”做减法 “调”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