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工会调解员尽心尽力为我从中调解。没有你们,我儿子的抚恤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呢。”
近日,年近80岁的老人张长鱼终于领到了儿子的工伤抚恤金,赔偿金的事也解决了。对于老年丧子的老人来说,总算得到了一丝慰藉。为张长鱼多方奔走、依法维权的是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树理劳动关系调解队”队长、沁水县司法局嘉峰司法所所长王书楼。
这只是晋城市“树理公惠”打通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众多事例中的一例。
据了解,按照全总关于培育推树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的通知,经过认真分析、比对,晋城市总工会决定以沁水县人民作家赵树理的“以土办法解决家长里短”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
今年5月,在晋城市总的指导、推动下,沁水县总把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开展工作。沁水县委、县政府随即要求“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建设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按照“五队一站多点”模式,在乡镇组建“树理普法宣传队、树理劳动关系调解队、树理集体协商指导队、树理健康指导队、树理职工维权律师队”,在乡镇、开发区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在企业、自然村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点,提高基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治理能力,畅通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打响“树理公惠”品牌,为职工群众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
精心打造“树理公惠”品牌
10月16日,记者来到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在赵树理纪念馆外的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必须要做生活的主人,对生活真正关心、有感情,以主人公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到了村里,娃娃哭了你要管,尿了也要管。这样才有真情实感,写出的哭是真哭,笑是真笑。”沁水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志刚说,这是赵树理先生文学作品中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工会干部,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处理职工群众纠纷、维护职工群众利益,必然能真心体会职工疾苦,真正为职工服务。
赵树理的文学作品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就是通俗化、大众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他在基层做群众工作时最常用的做法是“上土炕说土理、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
从赵树理作品《三里湾》中“常有理”、“惹不起”、“铁算盘”、“能不够”、“小反倒”、“糊涂涂”六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人物,概括出“较真认死理”、“无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说理不走理”4类当事人模型,使现在的基层劳动关系服务更聚焦、更具有针对性。
依据上述内容,“树理公惠”由此而来。
“树理公惠”中的“树理”取自赵树理之名,把赵树理调解民事纠纷、化解邻里矛盾的思路用于调解职工纠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公惠”二字取“工会”之谐音,含义为依法为职工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惠及广大职工群众。沁水县提出打造“树理公惠”品牌,就是要在基层传承树理文化,探索“树理群众工作法”,形成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维权触角延伸到职工群众身边。
“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在全省来说也是创新性的,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基层工会人员少、经费少,工作该如何开展?”冯志刚想,既然建设,就要建好,真正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有力抓手。今年2月,得知江西省县级以上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作用发挥明显,冯志刚便和基层工会干部前往江西考察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考察回来之后,冯志刚认为,江西省“三师一室”调解矛盾、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做法值得借鉴,而且我们有赵树理调解民事纠纷的“土办法”,引入工会维权工作具体化,利用赵树理群众工作法在当地的历史积淀和影响,融入工会工作,走出一条维护职工权益的新路子。对此,冯志刚一边把自己的思路与工会干部多次商议,一边与沁水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协商沟通,最终确定了成立“五队一站多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的工作思路,得到了晋城市总工会及沁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此,沁水县委、县政府于5月10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创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要统一站点品牌、整合可用资源、畅通维权渠道、强化普法宣传、推进健康教育。
在此基础上,晋城市总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树理公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借鉴沁水县嘉峰镇在挖掘赵树理文化的基础上践行劳动领域社会治理“枫桥经验”的实践,立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理念,按照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标准、有成效的要求,充分整合可用资源,推广“树理公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品牌。
为把此事落到实处,沁水县总工会联合沁水县人社局、司法局、法院相继出台《关于做好“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的具体办法》《关于做好“司法+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对接工作的具体办法》《关于做好“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具体办法》,畅通了工会与各部
门线上线下对接渠道,形成了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工作合力,推进了劳动争议的实质化解。同时,统合社会资源,积极协调联系律师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公立医院、蓝天救援队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签订制度化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企业法制体检、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讲座、职工心理咨询、应急救护培训等服务,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社会资源保障;在此基础上整合硬件资源,设立了劳动关系服务窗口,建立职工维权事项受理、转办、督促、落实、反馈等工作运行机制。
一项项制度出台,一次次资源整合,打响了“树理公惠”品牌,赋予了树理文化新时代内涵,为沁水县总工会全力推进“树理公惠”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土办法”解决“土事情”
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是赵树理的故乡,赵树理的很多作品以这里为原型,并在这里创作完成。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人物形象,也有很多典型的调解农村纠纷的方法。
嘉峰镇是沁水县的工业重镇,经济收入占比列沁水县前列,各类大小型企业260余家,职工总人数占全县的四分之一,达2.5万余人,工会组织类型多,有村级工会、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工贸行业联合会、个体劳动者联合会、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等,常驻人口4.2万人。
“深厚的‘树理文化’积淀、复杂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加上多年来结合‘枫桥经验’创出的‘枫调理顺’农村多元调解法,在嘉峰镇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们把在乡镇建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试点选在嘉峰镇。”冯志刚说。
“嘉峰镇工会联合会专职人员少、经费少,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必须借势借力。”嘉峰镇人大主席、镇工会联合会主席赵建国说。
对此,嘉峰镇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1+3+N”的建站模式,即一个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三个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点,人社、司法、法庭等“N”个社会力量;“五队一站多点”的运行模式,即在沁水县总要求的“五队一站”基础上,在职工集中的尉迟村、长畛村和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设立3个服务点,形成了“四理六象”“五先五后”“三环七步”“四方联动”的工作模式,突出了“党建引领、追求真理、普惠职工”建站方针,也充分彰显了“树理文化、树理精神、树理品牌”的地方特色。
在嘉峰镇“五队一站”成员表上,嘉峰镇司法所所长王书楼是劳动纠纷调解队队长。“五先五后”调解法他最有心得。“先看戏后说事,先放气后说理,先算账后了事,先把脉后治病,先戴帽后和好。”王书楼介绍道,“这也是从赵树理作品中得出来的经验和启发,具体来说就是先给当事人寻找类似案例,讲解法律依据和最后结果,让其对矛盾纠纷的最终结果心中有数;先对矛盾过错一方进行批评教育,缓解双方的激动情绪;先给双方算一算这场纠纷的经济账,然后再进行调解;先分析研判取证,后提出调解方案;先给双方正向鼓励引导,后劝解双方和解。这些在群众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总是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今年5月,一名姓张的职工在单位组织的拔河比赛中猝死,家属情绪十分激动。王书楼首先安抚家属情绪,寻找案例耐心讲解其法律道理。通过多方取证,王书楼发现纠纷的焦点其一在于,职工属于劳务派遣工,用人单位觉得不应由自己赔偿,而劳务派遣公司则认为职工是在用人单位上班期间出事,也不应由自己赔偿;其二在于,劳务派遣公司未按职工生前平均工资足额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工伤保险赔偿与实际需赔偿数额差距很大。王书楼多方奔走,以理服人、动之以情,首先站在职工角度,理直气壮为职工争取权益,指责劳务派遣公司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给派遣企业讲法律道理,指出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要求其补足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最终,受难职工家属足额得到了工伤保险赔偿和抚恤金,用人单位工会念其家中确实困难,组织捐款并发放了慰问金,此事得到了妥善解决。“要不是工会劳动纠纷调解队的帮助,我们的事情还不知道要纠缠到什么时候。”职工家属激动地对记者说。
嘉峰镇政府工作人员、大学生驻村干部刘涛是“树理普法宣传队”的一员。今年年初以来,他已开展多次普法宣传,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老百姓懂法、知法,把劳动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像刘涛这样的人在嘉峰镇共有23人,他们不定期在企业生产一线或广场等职工群众聚集的地方开展普法宣传、法律知识讲座,以案说法,并在现场开展法律咨询,极大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
另外还有树理职工维权律师队、树理健康指导队、树理集体协商指导队等,目前,嘉峰镇“树理五队”已发展核心队员60人,他们中既有基层法庭、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也有退休的法律从业者、当地乡贤。通过开展普法活动、调解劳动纠纷、推动签订集体合同等,为基层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了多样化、专业化、智慧化的服务,提前介入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解各个环节,引导广大职工形成“有事找工会,烦恼找队长”的共识。
如今,该镇辖内企业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劳动争议在基层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案件保有量逐年减少,有问题找“树理”已经成为大多数职工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首要选择。职工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23人、工匠4人,工人先锋号12个,技能大赛获奖者26人,“五小”竞赛获奖者70人,创新工作室3个。嘉峰镇市场主体增加34.82%,经济总量162亿元,增长174.5%,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上、态势良好。
“沁水县总工会以嘉峰镇为试点,一方面挖掘‘树理调解’好做法、好经验,一方面优化站点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建立‘服务下沉一级,维权上升一级’的维权机制,主动为下级工会搭平台、聚资源、撑腰杆,努力使劳动纠纷不发生、不积累、不激化。”冯志刚说。
“树理公惠”品牌效应已显现
10月10日,晋城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建设现场会在嘉峰镇举行,沁水县总工会精心打造的嘉峰镇“树理公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受到全体参会工会干部的高度评价。
作为全国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培育单位,嘉峰镇劳动关系服务站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涌现出了很多亮点,探索出了一种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新模式,为全市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样板。沁水县总工会表示,将在全县推广嘉峰镇总工会的经验和做法,并要求各站点努力在实现政治素质更加高、业务知识更加全、服务质量更加优上下功夫,不断优化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能力、打造精品品牌。
针对沁水县嘉峰镇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晋城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子荣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总工会要借鉴嘉峰镇劳动关系服务站“五队一站多点”运行成功经验,由点到面、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全面推广;要把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照“六有”建站标准,在站点创建中整合可用资源、畅通维权渠道、强化普法宣传、推进健康教育,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劳动关系服务站点创建工作。
下一步,晋城市总还将在站点建设的可持续性、亲和力、吸引力和生命力上下功夫,加强管理,保障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从建设到运行做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成为贴近职工、服务工会、职工需要的“心灵驿站”,畅通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工作创新,突出自身特色,在建设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区域特色、职工队伍等情况,把职工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点和特色的“品牌工程”,为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赵树理是人民的作家,‘树理文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我们将不断深化树理文化内涵,丰富‘树理群众工作法’的意义,让‘树理公惠’走出晋城,走向全国。”冯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