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春潮涌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青春之城绽放出熠熠光彩。
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在南粤大地吹响以来,珠海以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更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探索一条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路径,绘就“处处见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农业农村要发展,离不开企业与人才。下一步,珠海如何进一步激活社会治理“原动力”,不断提升企业与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的组织下,数名民情观察员们各抒己见,就探索社会治理助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干路径建言献策。
构建“三治”格局▶▷
织密乡村平安保障网
驱车驶入珠海斗门莲洲,古桥、古树、牌坊映入眼帘,老榕树下,村民们齐聚一起聊家常,好不热闹。不远处,斗门首个“法官驻村居工作室”内,法官成为乡村纠纷的化解者、治理的参谋者。在这里,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生动呈现。
在莲洲镇之外,放眼珠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以来,乡村治理成果显现,“法治细流”渗透到基层的每一寸土地,为乡村振兴绘制亮丽的法治底色。多名观察员认为,下一步,珠海应着力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发挥法治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普法教育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抓手。观察员李丽认为,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我们要提高群众和企业对法治的认知水平,倡导尊法守法,培养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共识。”
“我们要充分尊重群众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观察员禹华超看来,应当推动群众从“当配角”到“做主角”转变,通过成立镇、村协商议事会,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推动“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谈及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禹华超认为,要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打造平安乡村。
为全面强化基层纠纷化解能力,观察员龙舒提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司法服务网络,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打造农村“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和“一门式办理”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撬动县域经济新增长
“乡村要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名观察员认为,珠海应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吸引企业、人才扎根珠海,为“百千万工程”增添动能。
“优越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留得住、干得好。”观察员林祖劭提出,要深化简政放权,各级行政权力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平台,让“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简化办理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
龙舒以法治化的角度切入来说,“要利用好双重立法权优势,积极探索推进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出台,聚焦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加快商事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观察员丁焕松认为,应以人才激励机制筑巢引凤,厚植人才沃土。
具体而言,针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人才短缺现状和未来发展形势,培育和引进懂管理、善经营的技术人才和生产能手,尤其是要抓好服务“三农”的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建设,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结合珠海实际,为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税收政策、金融贷款、土地承包等方面优惠政策,对于长期服务乡村的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创业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并优先纳入村干部或后备干部人才库,激励人才到广阔的农村大展才华。”丁焕松说。
■观察
放眼南粤大地,全省县镇村呈现出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新气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奏响“协奏曲”。
在珠海,乡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村美业兴民富离不开平安、稳定的乡村环境。面对城乡共美的新考题,要持续高位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任务,珠海应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厘清政府、市场、集体、农民的关系,寻找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最优组合、最佳配置,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开启城乡融合的“富县强镇兴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