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蓬江区纵深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打造“一镇(街)一品牌”综治中心为抓手,创设矛盾纠纷“弱信号”管理办公室,力抓“有人晓、有人解、有人帮、有人跟”,“全链条”闭环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上半年,蓬江区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6.62%、新收民事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3.3%,信访案件量同比下降30.3%,群众满意度上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主动介入,创建矛盾纠纷“弱信号”管理模式
日前,白沙街道网格员在走访居民楼时发现,居民梁先生与邻居因阳台漏水维修费用问题发生口角,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下。网格员发现后及时将“信息”报至蓬江区白沙街道综治中心“弱信号”管理办公室。
为及时识别和处置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的小苗头,蓬江区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核心枢纽”阵地作用,创设了“弱信号”管理办公室,压实“弱信号”汇聚、预警、分流、处置四大环节,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管理。
通过科学划分“高、中、低”风险等级,分级启动相应的预警处置流程,实行“提级处置”或“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快速交办到对应部门跟踪办结。
“网格员到了没多久,街道的同志也来帮忙处理,我很感谢他们的主动介入。”屋主梁先生事后有感而发。
除了网格员排查外,蓬江区依托110非警情、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安联盟”线索报送、网络舆情、现场来访等渠道,积极拓宽“弱信号”线索的来源,有效实现“被动应对”向“主动解纷”转变。
白沙街道网格员发现矛盾纠纷。
整合资源,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识别和汇聚了各类矛盾纠纷“弱信号”后,如何为群众排忧解纷?蓬江区结合“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联动公检法司等力量,通过“中心发令、部门执行”机制,由综治中心集合调度解纷专业力量,采取常驻、随驻、轮驻等方式,统筹区级解纷资源下沉基层一线,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各镇(街)因地制宜,打造了多个特色专项调解品牌,如棠下镇劳资纠纷专项调解室、荷塘镇“一家人”婚姻家庭调解室、白沙街道涉侨纠纷调解室等,且充分发挥业务能手“口碑好、威望高、经验足”的优势,成立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船哥”等个人调解品牌工作室,促进纠纷就地化解。今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案件450件,调解成功率100%,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船哥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蓬江区还积极引入律师、人大代表、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广泛邀请志愿楼长、商会协会、新业态骑手等社会力量,通过由乡贤宗亲、村(社区)书记、驻村民警、网格员、驻村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六员调解”模式,让群众认可的第三方参与到调解中来,构建全民共治共享格局。
跟踪问效,构建会商研判长效机制
“这宗村屋地基纠纷解决了,接下来要加强回访,确保当事人‘事心双解’!”在荷塘镇综治中心的“周研判”会议上,区级联系指导小组作出了指导建议。
为确保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彻底排除,蓬江区抓实“回头看”会商研判长效机制,逐渐形成了“日动态、周研判、月分析”的会商研判模式。
“弱信号”管理办公室专员依托“粤平安”平台,每日对各类来源的矛盾纠纷“弱信号”进行梳理、录入,掌握基层动态,做到应录尽录、日事日清。
综治中心每周召集基层政法单位和相关部门召开工作例会,梳理工作情况,核查“粤平安”系统事件办理时效,对本级或下级上报的疑难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共商解决措施。区级成立联系指导组下沉到镇(街)综治中心、村(社区)参会和指导,确保“周研判”发挥实效。截至目前,全区各级累计进行“周研判”112次,跟踪研判疑难问题22处并全部落实处置,推动“粤平安”事件高效办结,已成功处置矛盾纠纷事项6444宗。
荷塘镇综治中心开展“周研判”。
另外,综治中心每月组织召开分析会议,对辖区本月矛盾纠纷、基础数据、突出案事件等情况进行分析,把握辖区社会治安发展趋势。对本月重大案事件处置情况进行复盘,找准问题短板,研究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对策,力争切除矛盾隐患病灶。
下一步,蓬江区将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聚焦矛盾纠纷法治化就地化解,做深做细排查收集工作,把隐患苗头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奋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蓬江、法治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