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美的南水镇。
南水镇南水社区居民议事会。
在珠海的西南端,“千亿强镇”南水镇名企云集,既有密集的工业园区,也有着依山傍海的分散村居,具有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等特点,基层社会治理面临不少挑战。
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三所联动”,村居担责……聚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系列关于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正在南水持续铺开。
特别是去年以来,通过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系列举措,南水成功创建“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镇”,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南水实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自主引入物业管理、成立“红色业委会”、搭建议事平台、优选楼栋长自治小区……让居民从小区治理的“观望者”变为“参与者”,南水的多个老旧小区有了大变样。
南水中学教师楼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七层楼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楼道内墙体破损、脱落、脏污现象严重,也容易引发邻里间的纠纷。如今,在居民的共同推选下,教师楼选出了楼栋长,有了自己的“领头人”,改变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有了盼头。
由楼栋长牵头,小区居民多次召开楼栋会议,制定了初步的楼栋管理办法,达成了小区日常维护、修理资金由业主共同分摊的共识,并通过自筹资金对楼道进行了翻新。焕然一新的楼道让居民既舒心又自豪,邻里争端也消散不见。
来自群众的更广泛参与,让基层治理防线筑得更牢了。如今,诸如“三所联动”、村居担责等工作方式,让南水的基层工作开展变得更高效,也更有人情味,把起于微时的基层矛盾纠纷化于无形。
所谓“三所联动”,就是要让人社所、司法所、派出所不再是各自为政的“孤岛”,而是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机制。这种联动不仅体现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上,更体现在问题处置、矛盾化解的协同配合上。通过这种机制,南水镇成功地将信访工作纳入基层治理的大框架中,实现了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目标。
在南水镇的基层治理中,村(社区)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各村居积极担责,主动参与到信访工作中来,不仅提高了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更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村(社区)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使南水镇的信访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同时,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居民及时将纠纷问题上报给辖区范围内的网格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探索“一站式”调解劳动争议
作为珠海市工业第一镇,南水镇的实体经济发达,拥有众多企业。针对劳资纠纷较多的问题,南水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前预警研判,不断探索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的“最优解”工作方案。
不久前,南水镇“三好促和”品牌调解工作室在高栏港派出所揭牌。这是南水创新“一站式”解决劳资纠纷“调援对接”品牌调处模式,率先在全市构建“‘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多元大调解+法律援助”的“一站式”解决劳资纠纷“3+1”工作机制。
两位长年工作在调解一线且有丰富法律知识的金牌调解员常驻工作室,为辖区企业、务工人员和居民提供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为破解行业、信访领域矛盾纠纷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的问题,南水镇联合司法部门推动成立了化学品行业协会调解委员会,目前已入驻“三好促和”调解室,成功实现矛盾纠纷归口管理。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加快推进,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助力企业引才聚才,促进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特别是在劳资纠纷中,不少劳动者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能力较弱,法律援助的及时介入可有效保障“打工人”权益,避免矛盾纠纷扩大、激化。为此,南水镇联合司法部门创新打造“调解化解在前,法律援助在后衔接”的“一站式”调处模式,为农民工、工伤职工等群体提供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有力保障了劳资纠纷高质高效化解。今年以来,南水镇调解各类劳资纠纷案件495宗,涉及1817名劳动者,涉及金额约2789万元。
展望未来,南水镇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和经验做法,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