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里,稻田边,密密麻麻的粉红色卵块太吓人了!这好像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
2024年6月,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涪城区麻柳河河道内密布大量“福寿螺”及螺卵,该院公益诉讼部门迅速开展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涪城区辖区内的麻柳河系涪江右岸一级支流,流经两镇15个村社,全流域集水面积44.7平方千米,是涪城区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涪城区检察院检察人员经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麻柳河河道内水线上及水生植物茎叶上附有大量粉红色卵块,水线下分布大量成体螺和已孵化的幼体螺,以麻柳河为灌溉水源的农田内也随处可见粉红色卵块和大小不一的“福寿螺”个体。若放任“福寿螺”在麻柳河流域自由生长,极易对麻柳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经综合分析研判,涪城区检察院决定分别向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双方协同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对麻柳河流域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及卵块进行清理整治,预防并治理辖区因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生态失调现象,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员和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安全。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立即组织落实相关整改工作。一方面组织召开“福寿螺”整治专题会议,集中观看相关短视频,普及“福寿螺”的危害,宣传“福寿螺”防治方法;另一方面,根据“福寿螺”产卵规律制定了持续到9月末的长效化分期整治计划,在首期整治行动中,组织出动180余人,耗费工时280余天,花费资金8万余元,对1350亩稻田和19.8公里河道进行集中清理,累计清理“福寿螺”70万余只、“福寿螺”卵块43万余处,有效遏制了福寿螺高发现象。同时,在集中治理“福寿螺”同期,还同步对麻柳河流域的河道漂浮物、白色垃圾和覆盖河面24000平米的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进行了清理。
今年8月,涪城区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前往麻柳河流域河道和灌区农田对“福寿螺”治理成效进行跟进回访,发现整治工作仍在持续开展中,“福寿螺”及其卵块数量较整改前有明显减少,“福寿螺”在麻柳河流域高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接下来,涪城区检察院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持续强化“三农”公益司法保护,聚焦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农村人居环境,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相关链接】
“福寿螺”:是一种原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外来生物,在1981年引入我国养殖食用,后因养殖过度、味道不受欢迎被大量遗弃野外。“福寿螺”产卵量高,繁殖量极大,一只雌螺年产卵近万粒,孵化率高达90%,一年可繁衍2-3代,能很快扩散于河湖与田野,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破坏农作物,可造成严重减产,其粪便能污染水体,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早在2003年,“福寿螺”就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
(郭维 唐斌 赵银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