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的调解,工业区的交接手续都办妥了,补偿款也到账了!”
“法官,我们已经和工业区的企业都签订了新的租赁协议,企业的生产没受影响,你们就放心吧!”
近日,佛山南海法院梁莎所在的合议庭接连收到两条报喜讯息,发讯双方曾因一起涉及租金超2.6亿元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积怨近10年,如今案件得以圆满调解,实现共赢。
土地租赁起纠纷
十年前,被告南海区某社区经联社向原告南海某村经联社租用了300亩土地兴办工业园,并在园区内建起多栋厂房用于出租,每月能获得近2000万元的租金收入。在合同履行初期,双方合作一度十分融洽。
后来,被告因发展重心转移等原因,对工业园疏于管理,导致工业区内垃圾堆积,下水道堵塞,道路水浸,过往车辆、行人难以通行,村民们怨声载道。
经多次沟通无果,原告于2023年底向南海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终止与被告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收回全部土地。
“该案时间跨度长,涉及金额大,且被告将工业区分租给8家企业,租赁关系较为复杂。”承办法官梁莎在查阅案卷时犯了难,她深知此案若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可能激发矛盾,还会波及承租企业及公司员工,导致众多关联衍生案件,甚至可能引发群体维权纠纷。
于是,梁莎选择实地走访调查,与双方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并尝试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但由于案涉双方积怨已久,均不愿意主动让步。
耐心调解巧破局
“双方态度都很坚决,想让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聊一聊,并不容易。”梁莎转换调解思维,决定从保障群众利益和两个村(社区)未来的发展为切口,开展“背对背”调解逐个突破。
“工业区现在有8家企业,如果合同终止,这些企业的正常经营势必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工业区之后的招商。”梁莎主动联系了双方负责人。
“下水道一下雨就水浸,跟对方协调了几次也没彻底解决,村民们的意见很大,我们也是没办法。”原告经联社负责人在电话里诉苦道。
“我们也做过几次维修疏通,但治标不治本,树叶杂物稍微多一点,下水道肯定堵,想要彻底解决,又涉及附近一片区域,协调起来很困难……”被告经联社负责人也表示无奈。
“建议终止租赁合同,工业区按现状整体返还原告,由原告与工业区现有租赁企业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并对被告前期建设厂房等投入进行一次性补偿。如此,既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盘活工业区,又能快速化解纠纷,避免衍生诉讼案件,实现多赢。”结合双方的争议焦点,梁莎给出了调解方向。
不承想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
虽然双方对终止租赁合同,归还土地的调解方向意见一致,但对于原告方给予被告方一次性补偿的具体金额,双方预期相差甚远。
如我在诉促共赢
面对眼前的困境,梁莎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以“如我在诉”的心态,耐心劝解双方,通过数十次的电话沟通,最终成功把双方代表约到南海区诉前和解中心进行“面对面”调解。
“村民对环境问题的意见很大,一次性补偿要扣除疏通下水道和整修工业区道路的费用,不然回去我没法交代啊。”
“我们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厂房,工业区现在才能吸引这么多企业进驻,补偿款太少,我也没办法面对大家。”
眼看调解又要陷入僵局,梁莎耐心解释:“这件案子如果由法院来判,也不一定能得到你们各自想要的结果,还要算上时间成本和不菲的诉讼费。不如现在大家各退一步,对争议金额取个中间数,过去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
听到承办法官的建议,双方代表沉思片刻后,态度有所缓和。“法官,你说的我们都懂,拖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让我们回去再尝试和大伙商量下,看看有没有转机。”
最终,双方以3000万金额达成和解,并就工业区交付时间达成一致,签订了调解协议。南海法院随即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下一篇:深圳坪山:审执联动=纠纷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