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精准、规范、高质效办案,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通过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平台,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形成多主体、广覆盖、深治理的公共利益保护体系,以协同化发展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独特价值,推进嘉峪关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实践更加直观可感。
从“独角戏”变为全民“大合唱”
“没想到当初反映的线索,检察院这么快就有了回应,还邀请我参与整改效果评估。”曾在嘉峪关市绿化社区工作的人大代表杨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3年7月,杨佳在选民接待日接到多位群众反映,嘉北工业园区扬尘污染严重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随后,杨佳向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移交了问题线索。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调查发现,位于嘉峪关西北方的嘉北工业园区内生产企业堆放、运输细碎物料(煤粉、矿渣等)没有做好防尘措施,嘉峪关春季多西北风,刮风时易产生扬尘污染,长期以来,居民对此反映强烈。办案过程中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多次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查、案件磋商、检察建议公开送达。在行政机关整改回复后,又邀请人大代表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嘉北工业园区所有企业物料均已采用防尘网覆盖,生产时洒水降尘。多家企业已投资一千余万元进行棚库建设,部分企业正在办理棚库建设手续,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前我们办理的案件主要依靠干警去挖掘发现,不仅案件线索来源有限,督促落实也是“势单力薄”。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弥补了这些不足。”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自2020年9月,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来,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组建公益观察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等,不断扩大参与公益诉讼工作的社会力量覆盖面。这支队伍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群众,记者、律师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利用他们群众基础广泛、热爱公益事业以及专业能力优势,通过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参与调查取证、公开听证、整改效果评估等全过程办案活动,确保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精准聚焦群众关切,检察建议内容精准维护公益,整改效果评估精准符合民意,同时对检察办案起到监督督促作用,促进案件规范化办理。
截至目前,人大代表、公益观察员共向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提供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9件,初核后立案调查14件,提出检察建议9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参与公益诉讼诉前磋商27件,参与公开听证10件,参与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19件,参与整改效果评估11件,累计参加办案活动百余人次,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较以往有了较大提升。
优化“机制”拓宽全民参与“路径”
“原来这里的墙皮脱落了好大一块,幸好有检察院介入,修缮保护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人大代表卢治红介绍说,“以前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向谁反映,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发现问题随时反映,还能参与案件调查,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2023年4月,卢治红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向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反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嘉峪关关城,墙皮脱落日益严重,危害文物安全。立案后,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现场调查、调取资料、咨询文物保护专家意见等方式开展调查,并向文物保护部门公开宣告送达了检察建议书,督促文物保护部门依法履职。
面对文物保护部门整改过程中出现的专项经费落实难等问题,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提请人大监督,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最终,在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的共同努力下,财政部门拨付了68万元维修经费,嘉峪关关城墙体修缮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这是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现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政协委员+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印发《嘉峪关市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办法》《关于建立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协作机制实施办法》,先后制定《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观察员”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观察员管理办法》,和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新闻发布会,为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融入社会治理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截至目前,6件代表建议通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转化为检察建议。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的关城墙体文物保护案及再生资源回收污染环境案被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公益诉讼高质效案件。
此外,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还注重与行政机关加强沟通联系,完善共建共治工作机制。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文物保护领域协作机制,联合市水务局、市河长办建立河(湖)长及水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和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印发消防安全领域协作机制等。通过联席会议、双向案件咨询、线索移送、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凝聚公益保护合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执法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渠道,打通“12345”平台、信访平台、政法综治平台等数据通道,整合信息平台数据15000余条,筛查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件,立案1件,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件。
聚合力 打造“标本兼治”社会治理样本
要让公益诉讼更接地气、深入人心,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有序。2023年12月,嘉峪关市多名人大代表向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提供线索,反映绿化社区废品回收站环境“脏乱差”,噪音扰民,有明显火灾隐患,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群众反复信访投诉。收到线索后,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以检察长为主办检察官的办案组立案调查。
经查,绿化社区废品回收站数量多、规模大,经营面积最大的近3000平方米。废品回收站大量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堆积如山,数个废品回收站与住宅楼、学校之间“零距离”,百姓“开窗见废”。2019年以来的数次环保督察中均发现、督办,但存在整改之初效果明显,之后不久反弹回潮问题。多年来群众反复投诉,但均未得到彻底解决,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办案过程中,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多次邀请人大代表、社区代表等前往现场调查并参与案件公开听证,深刻分析社会公共利益反复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通过磋商、听证、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方式,推动全市十二个部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联合整治,制定嘉峪关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推动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出台《嘉峪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成功解决了再生资源行业系统性、根源性、普遍性“老大难”社会治理难题,有力提升了嘉峪关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此外,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还对本市外卖骑手普遍存在驾驶车辆闯红灯、逆行、遮挡机动车号牌等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办案中,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邀请并听取了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代表的意见建议,在要求公安机关加强监管的同时,通过向外卖嘉峪关运营公司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外卖行业开展行业自治,以解决外卖行业深层次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行为,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16151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