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夜晚来得早,还伴着秋风的凉意。往日这时,52岁的颜阿姨总是匆匆走在下班路上赶着回家煮饭烧菜,而现在却略微不同,步履轻快,脸上还洋溢着喜悦的神情。这一切皆因她收到王老板向其银行账户汇入500元的短信通知,“拖欠工资群”的其余6名同事也都发消息称收到了钱。
500元,并不多,可对于颜阿姨她们来说,却意义特殊。她们应得的劳务费终于一点一点到手了,这意味着她们不用再为前单位拖欠的劳务费到处奔波,可以安心开启新工作了,这是一种明朗的希望。
讨薪路漫漫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4年6月,原本退了休的颜阿姨经人介绍,到王老板的工厂从事安装手机零部件工作。厂里除了颜阿姨,还有6名女同事,都跟颜阿姨年纪相当。同为女性,工作休息之余,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增进了不少情谊。
刚开始,颜阿姨想到自己退休后还能找份工作添补家用就尤为高兴。可埋头苦干一个月,一分钱没有拿到,她开始心生焦虑。在一次聊天中,颜阿姨得知同事们都没有收到劳务费,有的甚至被欠了好几个月,整个人都惆怅了起来。
性情直爽的颜阿姨按捺不住,冲到王老板办公室讨要说法,结果被王老板以货款没到账为由搪塞过去。又过了半个来月,颜阿姨发现王老板“失联”了,不仅不在厂里,也联系不上。
于是,颜阿姨等7人前往街道劳动办求助。在劳动办的协调下,王老板现身,并手写了一份保证书,承诺7月5日给2万,7月26日给3万,8月20日给大家结清。
7月5日,王老板付给她们每人各1000元。7月26日,王老板没有转账。又气又急的颜阿姨致电王老板,谁知只得到王老板说了一句,“没钱,你们去告我吧,我愿意坐牢!”,就被挂断了电话。
无奈之下,颜阿姨等7人来到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递交了7份起诉材料。
倾心解难题
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宝安法院立案审查后,将这些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分派给劳动争议调解员张建群统一负责。
经验丰富的张建群很快作出判断,先要弄明白被告王老板的还款意愿。思路理顺了,可张建群根本联系不上王老板。
“数不清打了多少次电话,对方一次都不接。后来,我想到生意人一般不会拒接陌生手机号的来电,非工作时间会比较放松。所以我晚上在家用自己的手机尝试拨打他的号码,这回终于打通了。”张建群回忆道。
在沟通中,张建群温和的话语、耐心地倾听让王老板慢慢卸下了心防,打开了话匣子。
“我知道拖欠工资不对,但别人不付我货款,我才没有钱发工资的呀。现在,厂破产关门了,我也得去打工赚钱,每月到手就6000元左右。我也等着老板发工资呢,手头上真没有钱……”王老板沮丧地说道。
“我理解你的难处。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辛辛苦苦工作后拿不到工资,你是什么心情?”张建群的一句问话,让王老板陷入沉默。“今天我们聊得挺多,我打心里认为你不是不讲道理、欠钱不还的人。如果你一次性还不了,分期还款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怎么想呢?”
王老板思考了许久说:“500!我每个月每人还500元。再多就拿不出来了,我还得养家糊口。”
然而,王老板的分期还款方案却遭到了颜阿姨几人强烈的反对,有的接受不了这么低的数额,有的表达了自己对王老板的不信任,有的坚决要求一次性还清。
在张建群看来,颜阿姨等人的想法及忧虑不难理解,数额小意味着还款期数多,还款时间长,期间恐发生变数。然而,王老板实在经济窘迫。其次,颜阿姨她们若选择走诉讼程序,到头再强制执行,所用时间并不会短,还少不了来回奔波劳累。
思索至此,张建群决定再努力一把。接下来,她分别多次与每个当事人电话沟通,以情理为依托,进一步耐心细致地劝说,帮助他们分析利害得失,引导他们从诉讼成本及时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没想到王老板也去打工了,大家都不容易,我们就再信他一次!”
为期一周的思想工作后,颜阿姨等7人认可了王老板提出的分期还款方案。8月14日,王老板、颜阿姨等7人来到宝安法院调解室签署调解协议。
“听颜阿姨说,第一期款项准时到账,我很欣慰。”张建群表示,调解也要秉承“如我在诉”理念,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要怕麻烦,凡事为当事人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方能解“法结”更解“心结”。
近年来,宝安法院不断探索、创新调解员培训指导工作,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满意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司法力量。